undefined
undefined
苏颂

苏颂

[ 宋代 ]

(1020—1101)泉州同安人,徙居丹阳,字子容。苏绅子。仁宗庆历二年进士。知江宁。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,同知太常礼院。迁集贤校理,编定书籍。英宗即位,为度支判官。神宗立,擢知制诰,知审刑院,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,落知制诰,出知婺州。元丰初,权知开封府,改沧州。奉旨编纂《鲁卫信录》。哲宗元祐初,除吏部尚书兼侍读,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。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,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,量能授任。后罢知扬州,徙河南。绍圣末致仕。有《苏魏公集》、《新仪象法要》、《本草图经》。 苏颂的诗文(485篇)

(0)

轶事典故

  不受苞苴

  苏颂平生荐举了许多人才,但他从不收受“苞苴”(赠礼),据他回忆,只有朝奉郎孟安序每年都会带一罐双井水给他。

  老成先见

  宋哲宗时,守边元帅派遣种朴上朝禀奏:“得到情报说阿里骨已经死了,还不知道要立何人为国君。契丹官员赵纯忠为人谨慎诚实,值得信任。希望乘他们局势未定之际,派遣数千名精兵,拥戴纯忠进入契丹,立为国君。”大家议论同意这个想法,只有苏颂说:“真相如何还不知道,如今要越过国境去立契丹君主,倘使他们拒绝不肯接纳,不会损害我国的威严吗?应该慢慢地观察事态的演变,等到定局之后再去安抚他们不迟。”结果阿里骨果然没有死。

  苏颂在执政时,见哲宗年纪小,每逢大臣有事上奏,都取决于宣仁太后。偶尔哲宗有话要说,有时没有人加以应对,只有苏颂在奏报太后后,必定再禀告哲宗;哲宗凡有要事宣读,苏颂必定告诉诸大臣,让他们俯首听命。后来哲宗亲政,元祐旧臣都遭贬职,御史周秩想一并弹劾苏颂,哲宗说:“苏颂素明君臣之义,不要轻率议论这位国家的元老。”

主要成就

展开阅读全文

人物生平

展开阅读全文

圣孝当天世继明,两全能飨礼交行。

路朝躬款三年报,斋寝先端七日诚。

(0)
排律 

春晚寒不已,节候差季孟。

木行怯初阳,水官恣馀横。

(0)
古风 

二月中和气序均,酒酣偏觉长精神。

之人欢会何稀阔,惆怅尊前更惜春。

(0)

莫笑凡龟恋泽池,不蕲刳灼效前知。

亲逢日月光华旦,勉慕渊源浸渐师。

(0)

避殿尊先后,垂帷祐圣孙。

忧勤万机政,听纳七臣言。

(0)

大国膺朝宠,枢庭慰母慈。

生为命妇首,殓用贵臣仪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