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defined
undefined
陈三立

陈三立

[ 近现代 ]

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 陈三立的诗文(200篇)

(0)

轶事典故

展开阅读全文

主要成就

  陈三立不但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,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诸多重要事件的参与者。

  湖南维新

  早年襄助其父陈宝箴在湖南维新变法,提倡新学。在湖南辅佐父亲推行新政,在整顿吏治、革新文化教育,罗致维新人才等方面,陈三立多所赞划,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。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等四人一起被称为“维新四公子”。

  同光体诗人

  “同光体”是近代闽派、赣派等各种诗派的总称。“戊戌变法”后一心致力于诗,写出《渡湖至吴城》、《城北道上》、《园居看微雪》等多部优秀作品,是近代“同光体”诗派的领袖人物,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。

人物生平

展开阅读全文

白下一棺还,入梦溪堂,犹泣围城依本印;

黄冠九庙鉴,鬻书海市,难忘残夜共炉灰。

(0)
对联 

广逍遥游,身行六十万里;

证菩提果,手援四百兆人。

(0)
对联 

文书引睡那关渠,山尾溪头枕簟如。

邓尉寻梅魂路断,墙根自抚不村樗。

(0)

奔抚孤呻海上楼,药烟灯穗飒然秋。

岂期与物同疵厉,稍欲祈天赦缚囚。

(0)

留与残年反复看,盖头云带万鸦蟠。

天根一雪埋烽燧,奇骨馀扶石气寒。

(0)

敷坐同残衲,题轩欠此君。

邻园闲倚杖,溪水自成文。

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