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末明初诗人、养生家,京城老字号“鹤年堂”创始人。 诗人,有《丁鹤年集》传世。 著名孝子,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。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,直到90岁去世。《四库全书》中收录的《丁孝子传》和《丁孝子诗》即是他的事迹。诗开篇赞曰:“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,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。” 丁鹤年的诗文(288篇)
至正十二年(1352),徐寿辉攻克武昌,年仅十八岁的丁鹤年将生母冯氏安顿于城郊,护侍嫡母顺长江东逃至镇江避难。后嫡母病逝于镇江,他徒步往浙东投奔任定海县令的从兄吉雅谟丁。
由于浙西日乱,当时江南行御史台移治奉化,不少名公大臣赏识丁鹤年的才干,推荐他做官,都被他一一回绝。不久,吉雅谟丁去世,鹤年生活无依无靠,几乎陷于绝境,只好“或旅食海乡为童子师,或寄食僧舍卖药以自给”。
当时,浙东一带属方国珍的势力范围,方氏“深忌色目人,鹤年畏祸迁徙无常居”。在浙东海岛潜踪匿迹,逃亡避祸,不得不“居简便夷俗,含凄效越吟”。
他常寄居寺庙,结交了一批“禅侣”,也深得僧人的帮助。尝诗云:“赖有诸禅侣,情亲似弟兄。”保国寺的椿上人便是其中之一。丁鹤年也在这段人生中参禅、逃禅,并在《辨中边论》基础上完善、修行了佛教界的“中观理论”,保国寺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悟道之所
至正二十八年(1368)元退。政局逐渐安定,丁鹤年在定海海边筑室定居下来,名其室为“海巢”。明洪武十二年(1379),各地交通多恢复,丁鹤年告牒武昌长官回乡迁葬生母遗骨。回武昌后,几经周折,终于寻找到生母冯氏埋葬之所,将其尸骨迁至武昌城西寒溪寺后山父墓旁。
创办鹤年堂
永乐登基后,采取了对色目人的安抚、融合政策,京城也成为了色目人的聚居之地。于是丁鹤年去了北京,并且带去了慈水人、患难与共的农村医生乐良才,共赴北京穿街走巷行医。著名的鹤年堂药铺就是成立于当时,乐良才也成为了创办同仁堂的北京乐氏家族的祖宗。也可以说,丁鹤年是北京宁波商帮萌芽形成的领路人之一。
送奚仲瑛进士服阕朝京。元代。丁鹤年。奚郎健笔凌高秋,排云直上蟾宫游。一枝丹桂许先折,归来两袖天香浮。早年抡材服官政,百里秋毫归藻镜。躬承天语佐夏官,幕下清谈烽燧静。家书忽报丁内艰,读礼还依孔子山。教育英才乐人乐,一旦徵书到岩壑。鲲鹏从此徙南溟,凤凰仍旧巢阿阁。
自咏十律(其八)。元代。丁鹤年。六军遥驻墨河濆,故国丘墟讵忍闻。露冷金铜应独泣,火炎玉石竟俱焚。虞渊日暮无还景,禹穴秋深有断云。草泽遗民今白发,凭高无奈思纷纷。
寄馀姚滑伯仁先生。元代。丁鹤年。独木桥边薜荔门,全家移住水云村。猿声专夜丹山静,蜃气横秋碧海昏。诗卷自书新甲子,药壶别贮小乾坤。陶渔耕稼遗风在,差胜桃源长子孙。
上明州太守荼子俊。元代。丁鹤年。汉江东抱楚山流,先垄犹馀土一抔。庙冷桐乡耆旧逝,田荒栗里子孙愁。兵戈隔梦三千里,霜露伤心二十秋。荒隧天寒乌鸟下,空林日落白狐游。碑焚断石经时变,碗出遗金有夜偷。过客尚知来下马,仙人谁复指眠牛。拟从樊口迁京口,遥别沙头下石头。高士束刍思致奠,故人惠麦久维舟。已知多病垂垂老,敢为长贫故故留。为政幸逢宗正恕,申情当念子平忧。劬劳罔报生何益,存殁沾恩死必酬。愿及清明三月节,一盂麦饭洒松楸。
送蔡用严还四明二首(其二)。元代。丁鹤年。迢遥海国接江乡,一度怀人一断肠。正值西风摇落际,可堪重送蔡中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