瑟瑟秋风吹客衣,夜凉如水曷胜悲?早知多难有今日,何得长贫似昔时?
华屋凄凉芳草合,黄金散尽壮颜衰。妻孥流转无消息,幸赖纲维有故知。
寄乡人袁观所。元代。刘鹗。 瑟瑟秋风吹客衣,夜凉如水曷胜悲?早知多难有今日,何得长贫似昔时?华屋凄凉芳草合,黄金散尽壮颜衰。妻孥流转无消息,幸赖纲维有故知。
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 ...
刘鹗。 刘鹗(è)(1857年10月18日—1909年8月23日),清末小说家。谱名震远,原名孟鹏,字云抟、公约。后更名鹗,字铁云(刘铁云[1]),又字公约,号老残。署名“洪都百炼生”。汉族,江苏丹徒(今镇江市)人,寄籍山阳(今江苏淮安区)。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(龙川)之后,终生主张以“教养”为大纲,发展经济生产,富而后教,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。他一生从事实业,投资教育,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“教养天下”的目的。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、坚韧不拔,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。
挽陈提举 其一。清代。赵善括。 蔺璧虽期复,苏书竟不还。庆馀钟令绪,才大压尘寰。劲正三朝老,从容半世闲。会心真是老,一笑别人间。
集古八绝 其四 晚步云溪上。明代。程敏政。 山屐经过满径踪,閒来无事不从容。白沙翠竹江村路,云碓无人水自舂。
饮马长城窟。宋代。郑起。 饮马长城窟,下见征人骨。长城窟虽深,见骨不见心。谁知征人心,怨杀秦至今。北边风打山,草地荒漫漫。五月方见青,七月霜便寒。古来无井饮,赍带粮尽乾。自从征人掘此窟,戍马饮之如飞翰。朝呷一口水,暮破千重关。秦皇极是无道理,长城万里谁能比。
凤吹二十四首 其十五。近现代。吴妍因。 雁行两翼本同风,防护原知具苦衷。为恐鹓雏栖枳棘,便将蜗舍作牢笼。一拳欲掣丝先断,百计还谋媒别通。形迹锢藏消息杳,教从何处索冥鸿。
杂体诗 古离别。南北朝。江淹。 小序夫楚谣汉风。既非一骨。魏制晋造。固亦二体。譬犹蓝朱成彩。杂错之变无穷。宫角为音。靡曼之态不极。故蛾眉讵同貌。而俱动于魄。芳草宁共气。而皆悦于魂。不期然欤。至于世之诸贤。各滞所迷。莫不论甘而忌辛。好丹而非素。岂所谓通方广恕。好远兼爱者哉。乃及公干、仲宣之论。家有曲直。安仁、士衡之评。人立矫抗。况复殊于此者乎。又贵远贱近。人之常情。重耳轻目。俗之恒蔽。是以邯郸托曲于李奇。士季假论于嗣宗。此其效也。然五言之兴。谅非敻古。但关西邺下。既已罕同。河外江南。颇为异法。故玄黄经纬之辨。金碧浮沉之殊。仆以为亦各具美兼善而已。今作三十首诗。斅其文体。虽不足品藻渊流。庶亦无乖商搉云尔。远与君别者。乃至雁门关。黄云蔽千里。游子何时还。送君如昨日。檐前露已团。不惜蕙草晚。所悲道里寒。君在天一涯。妾身长别离。愿一见颜色。不及其琼树枝。菟丝及水萍。所寄终不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