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有学书于人者,自以为艺成,辞而去。师曰:“吾有一箧物,不欲付他人,愿托置于某山下。”其人受之,因其封题不甚密,乃启而视之,皆磨穴之砚也,数十枚,方知师夙用者。顿觉羞愧,及反而学,至精其艺。
一箧磨穴砚。未知。佚名。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,自以为艺成,辞而去。师曰:“吾有一箧物,不欲付他人,愿托置于某山下。”其人受之,因其封题不甚密,乃启而视之,皆磨穴之砚也,数十枚,方知师夙用者。顿觉羞愧,及反而学,至精其艺。
古人中有个向别人学习书法的人,自认为书法已经学成,告辞老师而离开。师父说:“我有一箱东西,不想送给别的人,希望你安放在某座山下面。”那个人接受了,因为箱子的封条封得不是很牢,他就打开来看,里面都是磨出洞的砚台,有很多枚,(那个人)才知道老师曾经一直用过的(有多少)。那个人顿时觉得十分惭愧,就返回继续学习,一直学到书法技艺非常精通的地步。
箧:竹箱子。
书:书法。
于:向。
辞:告别。
封题:封条与封条上的字。
去:离开 。
付:托付。
置:放 。
受:接受 。
乃:于是。
启:开启,打开 。
视:看
穴:穿洞,作为动词。属于词类活用。
至:直到。
夙:从前。
反:通“返”,返回。
方:正。
付:给,交付。
之:的。
至:到。
愿托置于某山下:希望托你放在某山下。
至精其艺:直到使他的技艺精通。
学无止境(山外有山,人外有人,楼外有楼),做人要虚心学习,不能自满。文中的学书法的人到了看到磨穿的砚台时才悟出了这个道理,但终究为时不晚。只要知道自己的错在哪里要及时改正。
大明殿早朝。元代。欧阳元。 扶摇万里上青霄,凤阙龙池步步瑶。驼背负琛金络索,象身备驾玉逍遥。衣冠俯伏传呼岳,千羽低徊看舞韶。湖海布衣瞻盛事,他时田野梦天朝。
题行箧内所携米海岳各帖戏效渔洋论诗绝句。清代。梁成楠。 襄阳风景逊江南,天意存留米老庵。问月仙人知有意,如公翰墨许成三。
寿嫩庵赵先生十首。宋代。陈元晋。 开济平生学,忠精一寸心,时危添白发,意远寄清吟。河洛风埃满,江湖岁月深。眼明天柱壮,{氵霝}渌对渠斟。
春尽夜坐三首。宋代。杨万里。 病夫说病诉旁人,他自开眉我自颦。後有病夫看病句,不须告欣亦沾巾。
不作人间第二流。近现代。何永沂。 溪水清清顺势流,敢来借雪数风流?医、诗、文却知吾在,不作人间第二流。
寒食雨中,同舍约游天竺,得十六绝句呈陆务。宋代。杨万里。 若道寻春被雨催,如何随处两三杯。晚晴晓雨如翻手,有底亏侬不好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