范烟桥(1894--1967) ,乳名爱莲,学名镛,字味韶,号烟桥,别署含凉生、鸱夷室主、万年桥、愁城侠客,吴江同里人。出生于同里漆字圩范家埭的书香门第。后移居苏州温家岸。范氏为范仲淹从侄范纯懿之后,明末范思椿从苏州吴趋坊迁至吴江同里,至范烟桥已是第十世,辈号“钦”。父亲范葵忱为江南乡试举人。 ...
范烟桥。 范烟桥(1894--1967) ,乳名爱莲,学名镛,字味韶,号烟桥,别署含凉生、鸱夷室主、万年桥、愁城侠客,吴江同里人。出生于同里漆字圩范家埭的书香门第。后移居苏州温家岸。范氏为范仲淹从侄范纯懿之后,明末范思椿从苏州吴趋坊迁至吴江同里,至范烟桥已是第十世,辈号“钦”。父亲范葵忱为江南乡试举人。
(1905-1955)原名陈彰,字君漠,一字蒙安、蒙庵、蒙父,号华西,原籍广东潮阳铜盂,生长于上海,斋名为“证常庵”、“华西阁”。 ...
陈运彰。 (1905-1955)原名陈彰,字君漠,一字蒙安、蒙庵、蒙父,号华西,原籍广东潮阳铜盂,生长于上海,斋名为“证常庵”、“华西阁”。
王蛰堪,名景泉,字季洲,号蛰堪,1949年生于天津,原籍河北霸州。早年从寇梦碧先生习诗古文辞,词宗南宋。现任职于天津市民俗博物馆。有《半梦庐词》(已刊行)、《半梦庐诗存》、《半梦庐词话》。 ...
王蛰堪。 王蛰堪,名景泉,字季洲,号蛰堪,1949年生于天津,原籍河北霸州。早年从寇梦碧先生习诗古文辞,词宗南宋。现任职于天津市民俗博物馆。有《半梦庐词》(已刊行)、《半梦庐诗存》、《半梦庐词话》。
溥儒一般指溥心畲,溥心畲(she)(1896年9月2日~1963)原名爱新觉罗·溥儒,初字仲衡,改字心畲,自号羲皇上人﹑西山逸士。北京人,满族,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。曾留学德国,笃嗜诗文、书画,皆有成就。画工山水、兼擅人物、花卉及书法,与张大千有“南张北溥”之誉,又与吴湖帆并称“南吴北溥”。 ...
溥儒。 溥儒一般指溥心畲,溥心畲(she)(1896年9月2日~1963)原名爱新觉罗·溥儒,初字仲衡,改字心畲,自号羲皇上人﹑西山逸士。北京人,满族,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。曾留学德国,笃嗜诗文、书画,皆有成就。画工山水、兼擅人物、花卉及书法,与张大千有“南张北溥”之誉,又与吴湖帆并称“南吴北溥”。
汪耀奎(1918-1989),字海若,斋曰百尺楼,秋水吟馆,无锡人。为新万兴面馆老板。早年就读于无锡国专,曾师从无锡大画家胡汀鹭学画。后他又投程景溪门下学诗文,一生勤于诗文画作,所作画意境淡远,笔墨超脱,书法寓行草于笔锋,舒畅自如。有诗书画三绝之誉。 ...
李元卓。 汪耀奎(1918-1989),字海若,斋曰百尺楼,秋水吟馆,无锡人。为新万兴面馆老板。早年就读于无锡国专,曾师从无锡大画家胡汀鹭学画。后他又投程景溪门下学诗文,一生勤于诗文画作,所作画意境淡远,笔墨超脱,书法寓行草于笔锋,舒畅自如。有诗书画三绝之誉。
费砚(1879-1937),字龙丁,一字剑石,号佛耶居士,松江(今属上海市)人。吴昌硕弟子,工书,能诗善画,复精篆刻。有庐印存。妻李华书亦工书。 ...
费砚。 费砚(1879-1937),字龙丁,一字剑石,号佛耶居士,松江(今属上海市)人。吴昌硕弟子,工书,能诗善画,复精篆刻。有庐印存。妻李华书亦工书。
原名瑞梯,字揽登。庠名绿绣,字兰澄,号汪如。又名淳白、易简,字茂弘,号无垢居士。辛亥革命后更名白,字无咎,号风雏。曾参加辛亥革命,后治哲学,更专力研医,医名甚著。由于无咎世居义乌黄山,村旁有黄山溪踪综流过,故又号“黄溪”。与元代的朱震亨,明代的虞抟(虞天民)同称为“义乌三溪”。 ...
陈无咎。 原名瑞梯,字揽登。庠名绿绣,字兰澄,号汪如。又名淳白、易简,字茂弘,号无垢居士。辛亥革命后更名白,字无咎,号风雏。曾参加辛亥革命,后治哲学,更专力研医,医名甚著。由于无咎世居义乌黄山,村旁有黄山溪踪综流过,故又号“黄溪”。与元代的朱震亨,明代的虞抟(虞天民)同称为“义乌三溪”。
洪传经(1903-?),字敦六,号还读轩主,晚年又号盾叟,安徽怀宁人,建国后曾任教于兰州大学。 ...
洪传经。 洪传经(1903-?),字敦六,号还读轩主,晚年又号盾叟,安徽怀宁人,建国后曾任教于兰州大学。
1922-2012.3.6,江苏省兴化白驹镇(今大丰白驹镇)人,字楚芗,号若水,晚年自号邯翁。复旦大学教授。 ...
喻蘅。 1922-2012.3.6,江苏省兴化白驹镇(今大丰白驹镇)人,字楚芗,号若水,晚年自号邯翁。复旦大学教授。
陈能群,生卒年份不详,字耐充,福州人。著有《论燕乐四声二十八调》、《论大曲与小唱之不同》等。 ...
陈能群。 陈能群,生卒年份不详,字耐充,福州人。著有《论燕乐四声二十八调》、《论大曲与小唱之不同》等。
田桐(1879—1930),字梓琴,湖北蕲春人,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。田桐少怀大志,酷爱读书,文采出众,曾考取秀才,后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读书。1904年,田桐与白逾桓、宋教仁等志士共同创办《二十世纪之支那》杂志。1905年,田桐开始参与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工作,后来成为中国同盟会发起人之一。1927年,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,田桐仗义执言,对蒋介石表示不满和反对。1929年,田桐在上海主办《太平杂志》,从事著述活动,连载政论性著作《太平策》及史料性笔记《革命闲话》。1930年,田桐在上海病逝。 ...
田桐。 田桐(1879—1930),字梓琴,湖北蕲春人,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。田桐少怀大志,酷爱读书,文采出众,曾考取秀才,后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读书。1904年,田桐与白逾桓、宋教仁等志士共同创办《二十世纪之支那》杂志。1905年,田桐开始参与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工作,后来成为中国同盟会发起人之一。1927年,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,田桐仗义执言,对蒋介石表示不满和反对。1929年,田桐在上海主办《太平杂志》,从事著述活动,连载政论性著作《太平策》及史料性笔记《革命闲话》。1930年,田桐在上海病逝。
张仲炘(1857-1913),字慕京,号次珊,又号瞻园。湖北江夏(今武汉)人。清光绪三年(1877)进士,散馆授编修。强学会会员。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,江苏尊经书院山长。张仲炘与“晚清四大家”朱祖谋、王鹏运、郑文焯等交往甚密。早年在苏州曾参加郑文焯组织的壶园词社,入京后加入咫村词社及校梦龛词社,参与“庚子事变”后京师词人的“春蛰吟”。 ...
张仲炘。 张仲炘(1857-1913),字慕京,号次珊,又号瞻园。湖北江夏(今武汉)人。清光绪三年(1877)进士,散馆授编修。强学会会员。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,江苏尊经书院山长。张仲炘与“晚清四大家”朱祖谋、王鹏运、郑文焯等交往甚密。早年在苏州曾参加郑文焯组织的壶园词社,入京后加入咫村词社及校梦龛词社,参与“庚子事变”后京师词人的“春蛰吟”。
陈封怀,中国植物园创始人之一。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,1934—1936年为创建庐山植物园而留学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。后历任庐山植物园、南京中山植物园、武汉植物园、晚年任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(广州),后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,与年龄相差不大的三叔陈寅恪时相过从,十分欢洽,给了寂寞中的陈寅恪很大的宽慰。 ...
陈封怀。 陈封怀,中国植物园创始人之一。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,1934—1936年为创建庐山植物园而留学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。后历任庐山植物园、南京中山植物园、武汉植物园、晚年任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主任(广州),后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,与年龄相差不大的三叔陈寅恪时相过从,十分欢洽,给了寂寞中的陈寅恪很大的宽慰。
陈少白(1869——1934):原名闻韶,号夔石,1869年(同治八年七月廿日)出生于江门市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。陈少白天资聪敏,勤奋好学,习字、念书、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佼佼者。 21岁入香港西医书院。与孙中山、尤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“四大寇”。1895年入兴中会,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台北分会。1900年奉孙中山命回香港办《中国日报》,宣传革命。为了宣传革命,他还成立了“采南歌”、“振天声”、“振天声白话剧”等剧社。遗作有《兴中会革命史要》 、 《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》等文献。 ...
陈少白。 陈少白(1869——1934):原名闻韶,号夔石,1869年(同治八年七月廿日)出生于江门市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。陈少白天资聪敏,勤奋好学,习字、念书、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佼佼者。 21岁入香港西医书院。与孙中山、尤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“四大寇”。1895年入兴中会,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台北分会。1900年奉孙中山命回香港办《中国日报》,宣传革命。为了宣传革命,他还成立了“采南歌”、“振天声”、“振天声白话剧”等剧社。遗作有《兴中会革命史要》 、 《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》等文献。
陈叔通(1876年—1966年),名敬第,中国政治活动家,爱国民主人士,浙江杭州人。清末翰林。甲午战争后留学日本,曾参加戊戌维新运动。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。抗战胜利前夕,参加筹组上海市各界人民团体联合会。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,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,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,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第一、二、三届主任委员。1966年2月17日卒于北京。 ...
陈叔通。 陈叔通(1876年—1966年),名敬第,中国政治活动家,爱国民主人士,浙江杭州人。清末翰林。甲午战争后留学日本,曾参加戊戌维新运动。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。抗战胜利前夕,参加筹组上海市各界人民团体联合会。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,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,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,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第一、二、三届主任委员。1966年2月17日卒于北京。
郁曼陀(一八八四——一九三九),名华,以字行,浙江富阳人。早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,先毕业于早稻田大学,继入法政大学专修法律。一九一○年毕业回国后任职外交部,辛亥革命后任京师审判厅推事。一九一三年再次东渡考察司法,回国后历任北京大理院推事、沈阳最高法院刑庭庭长、上海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,受命于民族危难、寇深祸亟之际,主持正义,执法如山,终为敌伪汉奸暗杀,为民族利益与法律尊严慷慨献身。平生喜爱书画诗文,为南社成员,尤以《东京竹枝词》传诵一时。 ...
郁曼陀。 郁曼陀(一八八四——一九三九),名华,以字行,浙江富阳人。早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,先毕业于早稻田大学,继入法政大学专修法律。一九一○年毕业回国后任职外交部,辛亥革命后任京师审判厅推事。一九一三年再次东渡考察司法,回国后历任北京大理院推事、沈阳最高法院刑庭庭长、上海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,受命于民族危难、寇深祸亟之际,主持正义,执法如山,终为敌伪汉奸暗杀,为民族利益与法律尊严慷慨献身。平生喜爱书画诗文,为南社成员,尤以《东京竹枝词》传诵一时。
俞律,1928年出生于 扬州,1946年毕业于上海中学,1951年毕业于光华大学。1951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。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,1979年改正。曾任南京市作协副主席、秘书长,南京市文联研究室研究员,青春文学院教务主任,南京市政协党委。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江苏省政协书画室特聘画师,南京市政协京剧联谊会副会长等。 ...
俞律。 俞律,1928年出生于 扬州,1946年毕业于上海中学,1951年毕业于光华大学。1951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。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,1979年改正。曾任南京市作协副主席、秘书长,南京市文联研究室研究员,青春文学院教务主任,南京市政协党委。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江苏省政协书画室特聘画师,南京市政协京剧联谊会副会长等。
陈隆恪 1888-1956,字彦和,又作彦和,江西义宁人。陈三立次子,光绪三十年甲辰(一九零四),与陈寅恪一起考取官费留日,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财商系。先后任南浔铁路局局长、汉口电讯局主任、九江税务局主任、江西财政厅科长、秘书、南昌邮政储蓄会业局副理,解放后历任上海邮汇总局秘书、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。有《同然阁诗集》。 ...
陈隆恪。 陈隆恪 1888-1956,字彦和,又作彦和,江西义宁人。陈三立次子,光绪三十年甲辰(一九零四),与陈寅恪一起考取官费留日,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财商系。先后任南浔铁路局局长、汉口电讯局主任、九江税务局主任、江西财政厅科长、秘书、南昌邮政储蓄会业局副理,解放后历任上海邮汇总局秘书、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。有《同然阁诗集》。
陈炯明(1878年1月13日-1933年9月22日),字竞存,广东海丰人(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,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),粤系军事将领,中华民国时期粤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,主张“联省自治”,实则要割据称覇,与孙中山“大一统”的政治纲领不合,被国共讨伐后避居香港,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“洪门致公堂”转型为“中国致公党”,并首任该党总理。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,1935年4月3日,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。 ...
陈炯明。 陈炯明(1878年1月13日-1933年9月22日),字竞存,广东海丰人(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白町村,今属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白町村),粤系军事将领,中华民国时期粤系军阀代表人物之一,主张“联省自治”,实则要割据称覇,与孙中山“大一统”的政治纲领不合,被国共讨伐后避居香港,协助海外最大的华侨社团组织“洪门致公堂”转型为“中国致公党”,并首任该党总理。1933年9月22日病逝于香港,1935年4月3日,葬广东惠州西湖畔的紫薇山。
吕思勉(1884.2.27—1957.10.9),字诚之,笔名驽牛、程芸、芸等。汉族,江苏常州人。中国近代历史学家、国学大师。与钱穆、陈垣、陈寅恪并称为“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”(严耕望语)。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。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、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。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,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。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《白话本国史》《吕著中国通史》《秦汉史》《先秦史》《两晋南北朝史》《隋唐五代史》《吕思勉读史札记》《宋代文学》《先秦学术概论》《中国民族史》《中国制度史》《文字学四种》《吕思勉读史札记》等。 ...
吕思勉。 吕思勉(1884.2.27—1957.10.9),字诚之,笔名驽牛、程芸、芸等。汉族,江苏常州人。中国近代历史学家、国学大师。与钱穆、陈垣、陈寅恪并称为“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”(严耕望语)。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。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、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。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,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。吕思勉史学代表作品有《白话本国史》《吕著中国通史》《秦汉史》《先秦史》《两晋南北朝史》《隋唐五代史》《吕思勉读史札记》《宋代文学》《先秦学术概论》《中国民族史》《中国制度史》《文字学四种》《吕思勉读史札记》等。
(1906—1995年)原名石联学,字时敏,江西省乐平市后港大田村人,著名剧作家。清光绪三十二年闰四月二十九日(1906年6月20日)出生于江西省乐平县大田村(今属后港乡),1995年3月8日病逝于上海,享年九十。石凌鹤学生时代即投身新文化运动和革命活动,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在上海从事工运工作和戏剧艺术活动,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。抗战期间,从事救亡演剧、战地演剧工作。“文革”初期受到很大冲击,粉碎“四人帮”以后,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,是电影、戏剧创作、编辑、导演、表演于一身的剧作家。 ...
石凌鹤。 (1906—1995年)原名石联学,字时敏,江西省乐平市后港大田村人,著名剧作家。清光绪三十二年闰四月二十九日(1906年6月20日)出生于江西省乐平县大田村(今属后港乡),1995年3月8日病逝于上海,享年九十。石凌鹤学生时代即投身新文化运动和革命活动,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在上海从事工运工作和戏剧艺术活动,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。抗战期间,从事救亡演剧、战地演剧工作。“文革”初期受到很大冲击,粉碎“四人帮”以后,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,是电影、戏剧创作、编辑、导演、表演于一身的剧作家。
徐绍桢,1861-1936。广东番禺人。徐达十四世孙。绍桢清末曾任江西常备军统领、苏淞镇总兵、江北提督等职。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,被推为江浙联军总司令。1912年1月1日,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,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。设直隶于大总统的南京卫戍总督,徐绍桢受命任之,负责南京卫戍及治安。此后,历任参政院参政、广州卫戍总司令、孙中山总统府秘书长、大本营参谋长、广东省省长、临时参政院参政等职。后移居上海。有《学寿堂丛书》。 ...
徐绍桢。 徐绍桢,1861-1936。广东番禺人。徐达十四世孙。绍桢清末曾任江西常备军统领、苏淞镇总兵、江北提督等职。1911年响应武昌起义,被推为江浙联军总司令。1912年1月1日,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,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。设直隶于大总统的南京卫戍总督,徐绍桢受命任之,负责南京卫戍及治安。此后,历任参政院参政、广州卫戍总司令、孙中山总统府秘书长、大本营参谋长、广东省省长、临时参政院参政等职。后移居上海。有《学寿堂丛书》。
吴则虞(1913—1977),字蒲庼,泾县茂林人。当代国学大师,幼受家学,4岁习字,6岁习诗。著名文献学家,词学家。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、中国文学史、中国藏书史、词学的教学和研究以及古籍校勘整理工作。则虞性恬淡,谦和洒脱。好藏书,致使家不容身。居室号为“曼榆馆”,书斋名《慊静斋》,以表冲和悠然与静心治学之勉。伏案著述每至深夜,数十年如一日,终致积劳成疾。1971年左躯偏废,仍坚持卧榻读书著稿,1977年病逝于北京。 ...
吴则虞。 吴则虞(1913—1977),字蒲庼,泾县茂林人。当代国学大师,幼受家学,4岁习字,6岁习诗。著名文献学家,词学家。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、中国文学史、中国藏书史、词学的教学和研究以及古籍校勘整理工作。则虞性恬淡,谦和洒脱。好藏书,致使家不容身。居室号为“曼榆馆”,书斋名《慊静斋》,以表冲和悠然与静心治学之勉。伏案著述每至深夜,数十年如一日,终致积劳成疾。1971年左躯偏废,仍坚持卧榻读书著稿,1977年病逝于北京。
吴人(1923-1948),原名朝觐,又名小安,诸暨东山吴村人。194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后在中共领导的革命武装“小三八”做情报和民运工作。1946年1月参加诸暨人民自卫队,12月参加诸北武工队。1947年3月参加路西人民救国先锋队,任二班班长。同年7月任中共路东县工委委员、路东县政府诸北区负责人兼路东武工队指导员。1948年2月遭敌人袭击,不幸中弹受伤,为不做俘虏,开枪牺牲。 ...
吴人。 吴人(1923-1948),原名朝觐,又名小安,诸暨东山吴村人。194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后在中共领导的革命武装“小三八”做情报和民运工作。1946年1月参加诸暨人民自卫队,12月参加诸北武工队。1947年3月参加路西人民救国先锋队,任二班班长。同年7月任中共路东县工委委员、路东县政府诸北区负责人兼路东武工队指导员。1948年2月遭敌人袭击,不幸中弹受伤,为不做俘虏,开枪牺牲。
杨振鸿,1874-1909,云南省昆明市人,字秋帆,号思复。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。1903年留学日本,入振武学校学习军事。1905年,加入“同盟会”。次年回国,任云南腾越巡防营管带。1907年夏,因策划武装起义未成,身份暴露,即经缅甸逃往日本,成立云南独立协会。1908年河口起义时,他回国响应,甫抵香港,即知起义失败。随即转往缅甸的仰光创办《光华日报》,宣传革命。同年冬,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亡,他闻信后即回云南,发动起义,因泄密而失败。后忧愤而死。 ...
杨振鸿。 杨振鸿,1874-1909,云南省昆明市人,字秋帆,号思复。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。1903年留学日本,入振武学校学习军事。1905年,加入“同盟会”。次年回国,任云南腾越巡防营管带。1907年夏,因策划武装起义未成,身份暴露,即经缅甸逃往日本,成立云南独立协会。1908年河口起义时,他回国响应,甫抵香港,即知起义失败。随即转往缅甸的仰光创办《光华日报》,宣传革命。同年冬,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亡,他闻信后即回云南,发动起义,因泄密而失败。后忧愤而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