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代民主革命家。号渔父,湖南桃源人。曾与黄兴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。后参加发起同盟会,主持《民报》,并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。武昌起义后,参与筹建南京临时政府,任法制院院长。后又任北京政府农林总长。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,任代理理事长。主张成立政党内阁,反对袁世凯专制。1913年被袁世凯派人刺死于上海。有《宋教仁集》。
人名。(西元1882~1913)原名炼,字钝初,号渔父,清末湖南桃源人。初游日本习法政,入同盟会。辛亥革命,任农林总长。退职后,以主张政党内阁,为袁世凯所忌,被刺于上海。著述有《我之历史》、《间岛问题》。
宋教仁(1882——1913),字钝初,号渔父,湖南省常德市桃源人,中国“宪政之父”。1902年考入武昌普通中款学堂,常议论时政,萌生了“实行革命,推翻帝制”的思想,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;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成立,黄兴任会长,宋教仁任副会长。1904年因长沙起义失败,前往日本,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西方政治。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,任司法部检事长。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,宋教仁致力于建设民主共和政权,大力宣传革命宗旨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,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。1912年8月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。宋教仁希望在将来的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能争取多数席位,在安徽、上海、浙江、江苏等地到处演说。1913年2月国会选举接近尾声,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。1913年3月袁世凯惶恐不安,策划构陷宋教仁,未果之下,指使洪述祖派刺客在上海火车站将宋教仁暗杀。
宋教仁为民主共和国捐躯,举国恸悼,孙中山先生为宋教仁撰写挽联:“作公民保障,谁非后死者。为宪法流血,公真第一人”。宋教仁一生坚守的民主宪政,是反对专制统治的有力武器。宋教仁的理想虽然没有实现,但他的宪政思想和献身精神,在中华民族追求民主的斗争史上,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