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“畏偄”。亦作“畏愞”。
胆怯软弱。
亦作“畏偄”。亦作“畏愞”。胆怯软弱。
引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“是时 汉•使大农 张成 、故 山州侯 齿 将屯,弗敢击,却就便处,皆坐畏懦诛。”
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匈奴 入 雁门,太守坐畏愞弃市。”
汉•王符 《潜夫论·边议》:“然太守令长,皆奴怯畏偄不敢击。”
宋•洪迈 《容斋随笔·汉二帝治盗》:“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,及以畏愞捐城委守者,皆不以为负,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。”
元•刘祁 《归潜志》卷七:“南渡为宰执者,多怯惧畏懦,不敢有为。”
康有为 等《上清帝第二书》:“皇上仅寄耳目於数人,而数人者又畏懦保禄,不敢竭尽。”
畏懦是汉语词汇,读音为wèi nuò,意思是胆怯软弱。